发布日期:2022-06-11
2022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为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防病意识、普及健康知识、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及急救技能,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政后勤第二党支部与压力性损伤护理小组、英语科研小组、静脉治疗小组、管路护理小组、MDT重症护理小组、健康教育小组、CPR工作坊7个护理专业小组共同开展了2022年5?12国际护士节科普活动周系列活动。
科普活动周自5月6日开始,每天由1个护理专业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行政后勤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并组织开展科普活动。通过展板提示、发放材料、播放视频等多种形式,以通俗的语言为患者讲解专业的问题,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压力性损伤预防、慢性病患者用药指导、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卒中患者紧急救治、带管患者家庭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压力性损伤护理小组为长期卧床患者带来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知识,从压力性损伤产生原因到减压措施,从好发人群到营养治疗,内容详实,措施具体,解决了患者及家属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英语科研小组就疫情常态下居民如何科学防控进行宣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更换口罩时机、手卫生的正确方法、如何正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等,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节问题答疑解惑。
静脉治疗小组立足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群体需求,采用发放宣传图册、播放自制科普视频和与患者互动等方式对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进行科普宣讲,PICC专科护士纠正患者错误锻炼方法,指导患者建立正确习惯,做好PICC的自我管理。同时通过留置针的科普宣讲,改善其他患者及家属传统的静脉治疗观念,提高其对留置针静脉治疗方式的认同。
管路护理小组将胃管护理、尿管护理、胆囊穿刺引流管等3种常见管路的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做成小视频,方便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及时查看。管路小组的老师们现场解答患者疑难问题,并针对问题附送宣教材料,便于患者及家属随时解惑。
MDT重症护理小组针对出院后仍需长期置管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宣传,将宣传知识做成PPT和视频,小组成员边播放边讲解,每一个环节都让患者家属轻松掌握气管套管居家护理重点,防范肺感染、套管堵塞、气道壁黏膜糜烂、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小组本次宣传的重点为跌倒事件的防范与慢性病防控,小组成员通过发放糖尿病、高血压防控资料以及播放预防跌倒视频等方式提醒群众,关注慢性病的年轻化以及跌倒高危因素的普遍化,指导群众提高对生活细节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在CPR工作坊的活动现场,护理人员告诉前来参加的群众,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与CPR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心脏一旦骤停,4分钟内如果采取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可达50%以上,因此,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在面对胸痛、晕厥的患者时,周边的“第一目击人”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急救,为患者争取发病后的“黄金救治时间”。医护人员手把手传授动作要领,指导大家冷静面对心脏骤停危机,努力争取生命抢救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