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喜报】我院王轩、王立强、冯瑞丰获登“天津好人”光荣榜!

发布日期:2022-11-12

    继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轩荣登2022年第三季度“天津好人”光荣榜后,日前,我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立强、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冯瑞丰再次光荣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天津好人”。让我们向身边的好人学习!致敬!

    王轩,男,45岁,中共预备党员,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宝坻区援沪医疗队队长,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意大利安科纳联合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天津市抗衰老协会委员,天津市急诊医师协会青年委员,天津市转化医学协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1年来,他先后于普外科、心血管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工作。曾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对口帮扶及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宝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他曾为抢救危重患者不辞辛苦昼夜坚守在患者床旁,也曾冬日里进行全区核酸筛查,兢兢业业守护人民健康。2022年3月,上海疫情暴发,他主动请战,作为天津市宝坻区援沪医疗队队长,带领30名医疗队员执行支援任务。作为队长,他处处身先士卒,根据工作需要组建了医疗组、护理组、院感感控小组、生活物资保障小组、健康管理小组、穿脱防护服小组、采核酸培训考核小组、应急反应小组、宣传小组、驻地管理小组、方舱医院会诊专家组,各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梳理工作流程,制定应急预案。他牢牢盯紧院感防控的薄弱环节,反复巡视各个点位,做好监管,并协调好舱内舱外工作。他提出了“眼盯紧、感上脑、管好手”的三字诀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在方舱医院工作,他反复叮嘱队员要牢牢把握“两个口、一个舱”,即入口的穿防护服、出口的脱防护服,以及舱内的院感防控。在他的组织带领下,院感防控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宝坻区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内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与天津其他单位共同努力下,共计完成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5方舱出院患者约4500余人,无重症感染,零死亡、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佳绩。

    在方舱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展现天津市宝坻区医疗队风采和彰显人文关怀,他要求队员们统一称呼方舱内患者为居民。对待高龄、合并症多的重点人群,他更是亲自到床前细致地查房、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压力,为他们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积极解决他们的诉求。宝坻区援沪医疗队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誉和表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在上海整体防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逐渐休舱。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天津医疗队需要选派部分队员承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护理工作,他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因重症监护病房大多为老年重症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他没有退缩,凭借良好的专业技能积极投身到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工作中,并圆满完成了定点医院的重症救治工作,以零差错、零投诉、零感染的佳绩交出战疫任务的完美答卷,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正如他所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我们宝坻区援沪医疗队用爱心、责任心护佑着上海这座城,并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让医生护士的这份荣光在战场上闪耀,我们一起津心守沪、宝沪平安。”
    王立强,男,46岁,宝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2年来,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直保持着工作的激情和积极向上的活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钻研、率先垂范,危急时刻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笃定前行。在危难面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以仁心仁术救治落水儿童,2022年,被宝坻区见义勇为协会认定为见义勇为行为。

    2022年2月10日,正值中午上班时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立强上班途中经过窝头河附近,发现几名群众以及消防员正在水下救人。他丝毫没有犹豫,把车停在路边,冲过去与救援人员一起将一名老人和一名儿童救上岸。两人救上岸时神志不清、口唇发紫、四肢冰凉,颈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他当即判断患者呼吸心跳骤停,须立即进行抢救。他把患儿平放在地上,给其充分保暖,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指导其他救援人员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经过几轮有效的心肺复苏,患儿意识逐渐恢复,他将脱离生命危险的孩子交给其他救援人员后,迅速跑到老人身边继续抢救,直到120急救车赶到将患者抬上救护车...之后悄悄离开现场,穿着湿漉漉的衣服继续前往医院上班。

    患儿送至宝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过初步抢救后收入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王立强副主任始终未与正在寻找救命恩人的患儿家属提及此事,后参与抢救的公安人员来重症医学科了解患儿情况时一眼认出了他,家属才找到了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心人,并对王立强副主任表示深深的谢意。经过精心治疗,患儿最终好转出院。

    呼吸心跳骤停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心跳停止4-6分钟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正是王立强副主任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抢救患儿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拯救了患儿生命,同时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王立强副主任的见义勇为行为,弘扬了社会新风尚,汇聚了社会正能量。
    冯瑞丰,男,40岁,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奋战在医疗第一线,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得到了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在新冠肺炎暴发的危机时刻,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冯瑞丰获得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第六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大赛优胜者组第一名、区级优秀医务工作者、区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同时,教师是他另一个重要角色,曾先后担任全科医师规培基地教学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职务。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医院教研室评为优秀教师。

    驰援武汉首当其冲。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得知前线医务人员短缺,需要全国支援,他毅然报名请战,成为天津市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火速驰援武汉,支援武钢二医院。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基础上,迅速投入一线战斗。最开始那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他不怕苦、不怕累,边工作、边学习,很快捋顺了工作流程,同时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在患者和病魔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在援鄂52天的战斗中,他带领医疗队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7人,治愈出院201人,圆满完成援鄂任务。

    两赴前线再立新功。2022年,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疫情袭击天津市,疫情来势凶猛,令人猝不及防。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即刻组建了医疗队支援天津市海河医院,冯瑞丰任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历经21个昼夜奋战,顺利完成任务。在返岗后第13天,因疫情反复,冯瑞丰同志义不容辞,再次带队出征。在抗疫工作中,他带领的医疗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纵向“一管到底”的经治组责任制、横向的队内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及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和正向的心理疏导来管理病区患者。在他的带领下医疗队前后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93例,其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个月,未出现死亡及转为重型患者。

    关爱队员鼓舞干劲。冯瑞丰在支援工作中也时刻关心自己的医疗队员。本着“人文治队”的原则,召开每日例会、交流工作体会,从队员的心理调整、生活保障等多个方面探索了保障机制,结合党建工作凝心聚力,保证了抗疫期间全队旺盛的战斗力。定点医院指挥部多次现场检查病区医疗、护理、感控工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号召其他医疗队学习宝坻医疗队的工作模式。如今,他重返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他时刻发扬援鄂医疗队、援助海河医院医疗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精神,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负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继续奋斗。

  1. 附件列表: